如果科学期刊不再可信,我们还能相信什么?

2024-11-01 05:11:09 | 作者: 匿名

超过70% 的研究人员在尝试重现另一位科学家的实验时失败了,超过一半的研究人员甚至无法重现自己的实验。 《自然科学》对1,576 名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简短的在线调查。以下数据说明了他们对重现研究结果的看法。

数据显示,研究人员对其研究的可重复性持矛盾态度。尽管52%的受访者认为目前存在显着的“再现性危机”,不到31%的人认为公开发表的结果无法“再现”,但这可能表明结果是不正确的。但大多数人表示他们仍然相信已发表的研究文献。

事实上,人们没有太多办法知道有多少科研文献有可重复的结果。我们所知的分析材料表明,心理学和癌症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分别有约40% 和10% 是可重复的。然而,我们的受访者要乐观得多:73% 的人表示,他们相信自己领域中至少一半的论文是可信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普遍感到自信。

巴尔的摩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布隆伯格公共卫生学院的微生物学家阿图罗·卡萨德瓦尔表示,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结果令人费解。 “目前研究人员对于可重复性的定义尚未达成共识。”他说,意识到这一点就是向前迈出的一大步。 “下一步是找出问题的根源并达成共识。”

长期关注科学研究结果可重复性的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生物心理学家马库斯·穆纳福表示,无法还原研究结果就像科学家成年了一样。展示。 “当我在学校的时候,我总是试图重做一些文献中提到的看似简单的实验,但无法得到相同的结果。然后,我开始怀疑文献的真实性,后来我知道,我是这并不是唯一一个有类似问题的国家。”

学术界面临的挑战不是解决已发表研究的可重复性问题。穆纳福说,处于科学前沿意味着有时你的发现并不可靠。 “我们想要做出新的发现,而不是误导。”

如果科学期刊不再可信,我们还能相信什么?

如何评估重复性

但从研究结论中剔除误导性内容并非易事。在我们调查的研究人员中,虽然绝大多数未能重现他们的实验,但只有不到20%的受访者表示其他研究人员曾联系他们询问为什么他们无法重现他们的实验结果。我们的研究结果与另一项调查惊人相似,即美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对近900 名会员进行的在线调查(请参阅go.nature.com/kbzs2b)。也许是因为这个话题很难讨论,或者是因为试图重现实验的研究人员担心被人皱眉或批评,以及泄露项目内容的风险,他们往往不愿意向论文的原始出版商寻求帮助。结果。

少数受访者表示,他们曾试图公布重复实验的结果。当他们发现前人的结果不可重现时,他们常常认为一定有某种原因(通常不是有用的原因)。该行业存在一些潜规则,发表验证他人结果的研究的回报大多非常小。期刊也不愿意发表质疑他人研究结果的研究。事实上,一些受访者表示,他们发表的研究认为以前的结果是不可重复的,但期刊编辑和审稿人希望他们尽量减少与自己研究中原始结论的比较。

尽管如此,24% 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发表了经过验证实验的研究,13% 的受访者发表了未能验证的文章。从论文的拒稿率来看,质疑再现性的论文发表的可能性更大:验证成功的论文仅有12%被拒;而质疑再现性的论文被拒绝的可能性更小,只有10% 。

来自德克萨斯理工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的受访者亚伯拉罕·艾哈迈德曾提交一份手稿,解释为什么他试图恢复的干细胞技术无法正常工作。手术。他原本以为会被拒绝,但令他惊讶的是,这篇文章竟然通过了审核。他认为,原因可能是它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余人认为,发表重复性研究的关键是运气、毅力和评论编辑的偏好。药物开发顾问迈克尔·亚当斯(Michael Adams)表示,他的工作显示出基于动物模型的糖尿病研究存在严重缺陷,该论文已被拒绝六次,部分原因是它没有提出新的药物靶点。然而,他反驳该化合物治疗恰加斯病功效的文章很快就获得了批准。

如果科学期刊不再可信,我们还能相信什么?

纠正机制

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在过去的五年里,他们的实验团队采取了具体措施来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重复性。表示进步的团队大多数是药学领域的,占41%,而物理和工程领域的团队最少,为24%。在团队研究中,重复实验或要求同一组中的其他人重复你的工作是最常见的。此外,详细的实验记录和标准化的实验程序也很重要。

这一切都可以说是一项重大创举。一位来自英国的匿名生物化学研究生表示,她花了两倍的时间和材料试图重新创建她的实验项目。有些链接总是不能正常使用,但又没有踪迹。解决这些问题将花费她大量的额外时间。虽然验证结果的可重复性使其更有说服力,但对于非创新项目或未能产生令人惊讶发现的项目来说,成本太高。

弗吉尼亚大学研究平滑肌细胞的博士后劳拉·尚克曼(Laura Shankman) 表示,整合研究方法本身就是一个主题。在几名博士后和研究生离开她的实验室后,团队的其他成员很难重现他们的结果。该实验室甚至决定暂停手头的新项目,花时间恢复之前发表的研究,这也意味着旧的实验室章程必须修改。她认为,整合实验室资源和流程并放弃孤立的工作可以节省额外的成本,以便在未来重现结果。这是一项长期投资。

布莱恩健康科学学院的数学生物学家Irakli Loladze 估计,即使在理论上,在不影响再现性的情况下完成该项目也需要大约30% 的时间。工作也是如此。从原始数据到最终图像,他仔细检查每一步以确保可追溯性。然而,这些任务很快就成为工作的一部分。 “重复性就像刷牙一样,”他说。 “这对你有好处,但需要时间和精力。一旦你学会了,它就会成为一种习惯。”

普及可重复性的最佳方法之一是首先将其归档。科学家在进行实验之前,会将自己提出的假设和数据分析方案提交给第三方,以防止出现“故意选择数据”的现象。只有少数人曾提出过这一点。其中之一是汉娜·沃特金斯(Hanne Watkins),她是墨尔本大学研究道德决策的研究生。她说,先收集数据,然后再回到原来的问题,避免进入学术迷宫。虽然这个过程费时费力,但没有什么比获得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或通过格式检查更艰巨的了。 “如果你从一开始就遵循正确的方法,”她说,“它就会成为研究人员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如果科学期刊不再可信,我们还能相信什么?

“危机”的原因

该调查还询问科学家哪些因素导致了再现性危机。超过60%的人表示,发表文章的压力和主观报道负有很大一部分责任。超过一半的人提到实验室进行的测试不够、监管不足或统计能力不足。一些人还指出了诸如变性试剂或使用难以复制的专门技术等障碍。

但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发育生物学家朱迪思·金布尔表示,这些因素是由共同力量驱动的:投资和就业的竞争加剧。行政负担占用了设计和研究的时间。 “现在每个人都不知所措,”她说。而且,这些影响远远超出了项目本身的完成质量,将会损害整个学术界。如果研究生在学习期间没有时间教本科生,毕业后怎么知道怎么教学生、怎么组织工作、建立自己的实验室呢? “情况只会变得更糟,”金布尔说。

11 项策略

受访者被要求从11 种不同的方法中选择并排名他们认为有效的方法,以提高重现性。近90%(即超过1000 人)检查了“更智能的实验设计”、“优化的统计方法”和“更好的指导”,所有这些选项的排名都高于具有经济激励的选项。即使排名最低的项目“经常检查笔记”也获得了高达69% 的支持。

用户评论

在哪跌倒こ就在哪躺下

哎呀,这标题一出,我就开始担心了。科学期刊可是我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啊,如果它们都不可信了,那我们还能从哪获取可靠的科学信息呢?感觉好无助啊。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凝残月

我觉得这个标题挺有深度的。科学期刊的可靠性对整个学术界和社会都有很大影响。如果不能相信它们,那我们的科研工作岂不是要受到影响?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妄灸

唉,如果科学期刊不再可信,那我们只能自己动手查证了。不过,这样一来,我们普通人对那些复杂的科学问题又该如何判断呢?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心亡则人忘

这个标题让我想起了之前的一些学术丑闻。如果科学期刊都不可信,那我们还能相信谁?感觉整个社会的信任体系都要崩溃了。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肆忌

说实话,我对科学期刊的可靠性有些怀疑。毕竟,有时候为了争取经费和项目,研究者们可能会故意夸大或者隐瞒研究结果。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淡抹丶悲伤

这个话题太重要了!如果科学期刊不可信,那我们获取的医学信息、环保信息等等都可能不准确,这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和健康。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怅惘。

我觉得,如果科学期刊真的出现问题,那我们首先应该反思的是学术界的道德和诚信问题。毕竟,信任的崩塌不是一天两天就能重建的。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孤者何惧

这个标题让我想到了我的导师,他总是强调科研诚信的重要性。如果科学期刊不可信,那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加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呢?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不忘初心

哎,这个标题让我想起了我读研时的一个经历。那时候我们小组的研究结果因为方法不严谨被质疑了,那段时间真的挺难过的。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病态的妖孽

如果科学期刊不可信,那我们只能寄希望于开放获取的科研资源了。不过,这些资源的质量如何保证呢?这又是一个难题。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笑叹★尘世美

这个话题让我想起了我的一位教授,他总是强调科研要严谨,不能为了名利而牺牲科学精神。如果科学期刊都不可信,那我们该如何传承这种精神呢?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念初

这个标题让我想到了我们国家的一些科普工作。如果科学期刊不可信,那科普工作岂不是要重新开始?感觉压力好大。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掉眼泪

我觉得,如果科学期刊不再可信,我们还可以通过同行评审来提高论文的质量。不过,这也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投入。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开心的笨小孩

这个话题让我想起了我的一位朋友,他因为在科学期刊上发表的文章被质疑,导致整个职业生涯都受到影响。唉,科学界的信任危机太严重了。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眼角有泪°

如果科学期刊真的出现问题,那我们是否应该重新审视我们对于科学知识的获取方式?毕竟,互联网时代,信息太多了。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余笙南吟

这个标题让我想起了我之前看过的一部电影,里面讲述了一个关于科学造假的故事。如果科学期刊都不可信,那我们还能相信什么?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一点一点把你清空

我觉得,无论科学期刊是否可信,我们都要保持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这样才能在信息泛滥的时代找到真相。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浮世繁华

这个话题让我想起了我读高中的时候,那时候我们学校有一个实验室,里面的老师总是教我们要追求真理。如果科学期刊都不可信,那我们追求的真理又在哪里呢?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