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基本问题及解答
2024-08-29 20:27:28 | 作者: 匿名
2:什么是道士?包涵天地称为道,虚空中的姓称为人。
3:什么是吉?吉首低头,永远,至高家传,永垂不朽。
4:什么是道童?道童原本是一个自幼降生于凡间的远古道童。如今意念超天,万法无动,是道童子。
5:什么是道袍?原来道袍不记秋。袍宽袖主宰宇宙。功德圆满于凡间,金丹赴瀛州。
6:什么是蒲团?蒲团洒落,龙虎怒吼,龙王怒吼冲天。剑悬于心,断情留尘。
7:什么是老师?诸法有我,云游不染尘埃。我自古就教你们,所以我不是老师。
道家常识问答
1. 道教教义、思想文化
1、问:什么是道教,其基本信仰是什么?
答:道教重在学道、修道、修行。它起源于轩辕皇帝,是中华民族固有的宗教。道教的基本信仰是“道”,故称道教。 《老子》一书被尊为《道德经》大经典。道教认为,道是“虚无之体系,万物之本,神之根本,天地之本源”,“万象之源,五行之源”,也就是说,宇宙、阴阳、万物都是由它形成的。生的。道教认为,万物之中,除了人类居住的世界外,还有所谓的十大洞天、三十六处小洞天、七十二道神仙居住的福地。道化为三种气,进而化为三位至尊神,分别是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道教信奉众多神灵,拥有庞大的神灵体系。如三官、四帝、四品功德、六鼎六甲、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玉皇大帝、王母娘娘、真武大帝、东岳大帝、碧霞元君、斗姆元君、骊山老娘、关公圣帝、城隍、土地、灶神、门神等。
信仰“道”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相信人可以长生不老,成仙。道教认为,道有永生。如果你得到它并维护它,你就可以永生。这也叫“德”。德已成,道已成。道教是重生,追求长生不老。它认为人们可以通过求神或者修炼来得道。他们不仅可以在人间享受幸福,还可以回归本源,与道合一,肉体永生,白天飞翔在天空,永远生活在仙界。
2、问:为什么说道教是中国固有的宗教?
答:道教起源于黄帝,为老子发扬光大,与天师张道陵成宗教。战国、秦汉时期的儒家学者,都尊崇黄帝、老子的教义,被称为道家。唐宋以来,道教的学术思想和信仰在中华民族中得到普及。因此,道教是中国固有的宗教。
3、问:道教为什么叫道教?
答:对于道士来说,第一件事是学习老子的教义,第二件事是相信它,第三件事是继承它,第四件事是发扬它,所以《典论》说:道士应该“做事要以道法为基础”。
4、问:什么是道、德?
答:老子所说的“道”是道家教义的核心。是一种以“静为理、空为体、柔为用”的“道”。这个“道”是宇宙的本源和主宰。它包罗万象、无所不在。它是一切的开始,也是一切事物的创造者。《道德经》 云:“道生一,道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所说的“道”,既指“宇宙”的本体论,又指“自然”的法则。所以,“道”可以使一切实体,无论贵贱、贫富、聪明、愚笨,在三神面前一律平等。道教强调任何人都可以信道,都可以学道、得道。《老子想尔注》《道》描述为“散之为气,聚之为太上老君。常主昆仑,或谈虚无,或谈自然,或时谈无名,皆一言。 ” 《混元皇帝圣纪》 也有类似的说法:“老子,老君,道之体,元气之祖,天地之根本。”这是把太上老君视为“道”的化身。
“德”与“道”是一个整体,成为道家教义的核心。《道德经》中提到的“德”“尚德”、“玄德”、“常德”、“尊道德高”就是指这个“德”。《清静经》书中说:“上不争,下与人争,上有德,下执道德,执着者,不懂道德。”众生之所以不知道正道,是因为有妄心。”因此,道家必须注重“修道、修德”。以“道”、“德”作为最根本的信仰和行动原则,既要修道,又要积德。《道教义枢·道德义》曰:“道德一,但有二义。一非一,二非二。”因此,可以说,凡是符合“道”原则的,就是“德”;凡是符合“道”原则的,就是“德”。任何违背“道”原则的行为都是“不道德”的。《西升经·序》云:“道就是我所说的德。”按照《道》的原则,“修于身,其德将真;修于家,其德将残;修于村,其德将长;修于家,其德将长”。国则德丰,耕于天下则德丰”。道教强调修身、治家、治世都要修道,做到“道满德”,达到太平仁慈。道教按照态度将“德”分为“阴德”和“阳德”两类。所谓“阴德”,是指个人不为他人所知的德性;所谓“阳德”,是指个体的人人皆知的德性。道教崇尚“阴德”和秘利,“大则利人,小则善待事,修身积德”。
5、问:道教三宝是什么?
答:道教原本认为元始天王化成的玉清天宝主、上清灵宝主、太清神宝主是道教三宝,尊为最高神。但由于道教以学道、修道、修道为基础,所以尊为三宝的基本原则有三:(一)学道者:以玉清元始天尊为道宝,上清灵宝天君为经宝君,太清道德天君为师宝君。为皈依道教的“道、经、师”三宝。 (2)道教修行者:以人体的“精、气、神”为修养生命、造就世间功力的三宝。 (三)修道者:以“仁、俭、降”为立身修道三宝,做世间之事。 《老子三宝篇》云:“我有三宝,持守而珍惜。第一者是慈悲,第二者是节俭,第三者是不敢为天下先”。这是真实的。
6、问:什么是五斗米道?
答:五配米道教是早期道教的一个重要教派,由东汉张陵创立。舜帝年间,到鹤鸣山(今四川)学道。他自称是太上老君亲自传授的。他制定了一系列宗教仪式,要求入道者缴纳五斗米,病人求医治病缴纳五斗米。以伏水为药。后人称张陵为“天师”,其子张衡、孙子张鲁被称为“行师”、“传人师”。无斗秘道的组织体系称为“治”。巴蜀地区设立了24个“置”,是处理道教事务和祭祀神灵的场所。仪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常规仪式,静室反思,病人或信徒可以在静室里忏悔自己的过错。第二种是祈福仪式,称为“三官手书”,即把病人的名字写在纸上,以表忏悔。第三种是祭神仪式。神像是太上老君和九三十地神。
主要教义思想是:“道”为“一”,“散之为气,聚之为太上老君”,是“道”的化身,五啄米道之神。建立了较为系统的道教斋戒仪式,称为南天师道。唐宋以来,南北天师道逐渐与上清、灵宝等道教融合,到元代演变为“正一一”。
7、问:太平道是什么?
答:太平道教是早期道教的一个重要流派。它是东汉灵帝熹平年间(172-178年)张角所创,以《太平经》为主要经典。
东汉末年,政府腐败,社会黑暗,人民生活水深火热。张角以“和平”的理想为号召,吸引了一大批受苦受难的人们。张角将全国太平道组织分为“三十六党”。 “方,又名于将军。大党一万多人,小党六七千人。”管理“坊”的神职人员称为“曲帅”;张角是太平道最高领导人,自称“大德师”。
太平路有其特定的宗教仪式。一是用符水来治疗疾病。大圣或曲帅手持九节杖,为信徒祈福“符”,然后让病人喝下符水。另一种是对犯错的人下跪膜拜。生病或犯错的人会磕头、下跪诉说自己的错误。
经过周密策划,张角决定在汉中平元年甲子年(184年)3月5日甲子日发动起义。口号是“天已死,黄天立,六十岁盛世”。简称“皇天太平”。起义军均以黄巾为旗,故称“黄巾军”。后来遭到镇压,失败了。今后,太平道仍将在民间秘密流传。
8、问:什么是真正的道教?
答:真道教,原名“道道教”,是道教教派之一。它由晋初刘德仁创立,后传至李希成。得到元宪宗(1251-1260年在位)的赏识和支持,定号“真道宗”。遵循老子“清静无为”、“少私欲”、“俭朴不争”的信条。要求信徒忠诚、孝顺、真诚、谦虚,避恶扬善,吃苦耐劳,利民爱物,不使用符咒,不提倡“升、炼、化”之术。和长寿。”第六关来到孙德福,元五年(1268年),奉命掌管诸路“真道”。张庆之三度来找张庆之,他的教义日渐兴盛。被授予“表演教学大师”、“真神重妙玄影真人”称号。信徒遍布黄河流域及江南地区。经过十余次传承,他们衰落了,后来可能已经并入全真教了。
9、问:太乙教是什么?
答:太乙教是晋初魏三(治所今河南省蓟县)萧宝桢创立的道教宗派之一。因他传授“太乙三元法路之术”,即“取精气之义,以太极分析,达到清净统一之义”,故称“太乙”。其教义以老子的修身学说为基础,他认为“成仙成佛,不难,只凭弱字”。他还用巫术和祈福之术来帮助人们,“祈福禁,却无能为力”。他的教义通过秘密记录的教义传承给他的继承人。他的后继者都改姓萧,即随祖姓。因为它用符咒来帮助人们,所以它与全真道教和真道道教不同。四祖为萧辅道,五祖为李巨寿(入道后改姓萧)。由于元朝对其极为重视,其宗教进入鼎盛时期。太乙宗流传到六祖、七祖后,逐渐与正一宗融合。
10.问:什么是正义?
答:正一一又称“正一脚”、“正一牌”。原为五斗米路,为东汉舜帝时张陵所创。元代以后,为道教上清派、灵宝派、天师道等福宗的总称。与全真道并称为道教两大教派。宋理宗册封张大可为第三十五代天师。他是三座山(龙虎山、阁皂山、茅山)的统帅。他还担任皇帝面前的宫殿守护者,在江南道教中排名第一。元世祖第三十六旨:代天师张宗衍“掌管江南道教务”;元成宗教导第三十八代天师张玉才“为第一教教主,掌管三山符”。从此,所有道教符箓统称为正一一。主要坚持《正一经》,拜神,画符念咒,驱鬼除魔,祈福消灾。你可以有一个妻子,而不是住在宫殿里。
11、问:什么是全真道?
答:道教全真教是晋初祖师王重阳创立的道教教派。与正一道并称为元代之后的两大道教派别。
王重阳,字志明。金世宗七年(1167年),马钰、孙不二在山东宁海(今牟平)建庵,侍奉他们。该庵名为“全真庵”,是他们聚集弟子传法时创建的。相信“知心性性”是圆满的真理。主张佛、儒、道合一。《全真教祖碑》记载:“老师劝人念《道德清静经》、《般若心经》、《孝经》,据说可以修出证书。” 《重阳仙迹记》载:“引弟子修法、建会之五人,皆心清诚,少有私欲,不依某一方面、一教。”王重阳还亲自创办“三教七宝会”、“三教金莲会”等组织,祭祀太上老君、释迦牟尼、孔子。诗中云:“心正则无邪,三教成家”,就表达了这一思想。
正当全真道教盛行于北方时,南宋统治下的神霄教被朝野所抛弃,一个崇尚内修的道教也随之兴起。相传是由吕洞宾传给张伯端,再传给师台,再传给薛道光……元代道士陈志绪接受王重阳和张伯端的教诲,回归全真。道教。王川被视为北派,张川被视为南派。南北宗的谱系是:南宗相传老丹之道,是从东华少阳君那里得来的,东华君授钟离拳。权授唐进士吕洞宾、辽进士刘操。曹授于宋张伯端,伯端授于师台。太封给薛道光,道光封给晋王重阳,重阳封给七弟子(即北七真)。即马玉、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同、孙不二被视为全真道北派七祖。五十多年后,秋祖受到元太祖的召见,封他为“神女”,封为“太师”,命他掌管天下道教。全真道教传播广泛,盛极一时。
南北宗都有轻符、重炼修的特点。不同的是:南宗强调命命双修,先命后性,留下了许多内功经典,有详细系统的内功方法。崇尚和谐世俗,僧人不必出家,组织比较松散;北宗主张性为主,性为先,命为后,强调断淫欲,立志苦行,绝对禁欲。道士在家出家,留在寺庙,组织比较严密。
12.问:什么是责任?
答:道教讲“承”为“因果”。意思是:前人行善,后世有福;前人行善,后世有福。今人作恶,子孙必遭祸患。因为“负担”,这个世界上有的人总是做好事,却常常遭遇灾难;有的人总是作恶,却常常得到祝福。道家认为这是“负担”造成的。就是说,我若作恶,我的子孙就会有祸;如果我行善,我的子孙就会受到祝福。同样,我的命运就是为我的祖先承担后果。如果我的祖先作恶,我就会遭受灾难;如果我的祖先行善,我就会受到祝福。就像祖先积累财富,子孙享受,祖先欠债,子孙还钱一样。这就是“积善行必有福,积恶行必有祸”的道理。
13.问:什么是首耕神?
答:道教认为,人体中有三位尸神。庚申日,天将报人的过失。三尸分上尸名彭阔,中尸名彭志,下尸名彭角,故又称三彭。还有一种叫玄灵。还有称为青谷、白谷、雪谷的。道教采取了很多方法来除掉三尸神。一是要断除欲望。俗话说:“欲生则三尸生,欲死则三尸灭”。一是取符念咒,一是厌胜,一是服药,二是取气。最受欢迎的是首庚神。所谓守庚申,就是在每月的庚申日熬夜,防止三尸报天,或者杀死三尸神。
14、问:为什么道家提倡无为?
答:无为思想出自《道德经》,他说:“是圣人无为而行,无为而教,……以致知者不敢为。什么都不做,一切都会痊愈。”早期道教把“无为”视为得道、得天心、得平安的根本。《淮南子·原道》曰:“所谓无为,是指事物不先做事;所谓无为,是指事物做其所为。”魏晋以后,“无为”逐渐成为道家社会观的基础。和尚公第《老子注》号称:“法无效,治身有益于精神,治国有益于万民”。所谓“治身”的“无为”,应该是“无为为主,无为为师,寂静如无人,至于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个身体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危险和责备。所谓“治国”的“无为”,应该按照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来治理天下,造福于人民。
怎样才能做到“无为”呢?《云笈七签》指出:“欲无为,先避害。哪一个?远离猜疑,远离小人,远离求成,停止远行;小心你的口,小心舌头,小心闹事,小心争斗,常思错误,改行善事,也能通晓天文、地理、人事、鬼神、时辰、法术。则汝将有与圣人同功,与天同德。”可见,道家的“无为”并不是被动地躲避世俗,而是要努力学习,积极主动,了解自然和社会,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因此,“无为”不是指不作为、不作为;而是指不作为。相反,我们应该按照“道”行事,生活在世上。我们要摒弃狂妄之举,避祸慎行,追求简朴、节俭、宁静、少欲的境界。
15、问:道教为什么提倡宁静?
答:道教认为“静”是“道”的根本。只有万物处于“静”状态,“道”才能生机勃勃。因此,“静”就成为道家教义的重要内容。而这种想法,追本溯源,依然来自于《道德经》。
《史记·太史公自序》曰:“李二无为自化,清静自正。”道教强调“静”,目的是“真思志道,学知静”。《老子想尔注》 承诺:“人类遵循天地法则,所以没有干燥之地,安静为先。”他还指出:“道常无欲乐安宁,故天地常止”。这就是说,学道的人只有“无欲”、“安静”,才算符合“道”的规律,才能得道。道教认为,道士只有先做到“少欲”、“无为”,才能达到“清静”。
16、问:为什么道教提倡禁欲?
答:所谓“少欲”,就是少一些私欲或禁欲。《老子》 第十九章治国理政要求“朴素而怀朴,少有私欲”。道教把“节欲”作为其教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认为道士在行为中时时刻刻要克制个人的私欲。
唐宋以后,“节欲”与内修结合起来,要求修行者“不为物所染,动时不惑,时时不为,时时不静”,达到“ “无欲”的崇高境界《道德经》 所谓“小欲”,其实并不是“无欲”或“无欲”,而是“去极、去奢、去太”。尤其是在现代社会,要求道家绝对“无欲”,是不现实的。
17、问:道教为何提倡不战?
答:在道家教义中,“不争”是人们遵循自然规律,不勉强自己的原则。世间万物的运行和人类的行为都必须遵循这个原则。《老子想尔注》曰:“圣人不与百姓相争,若有纷争,则避之而死,百姓怎能与他们相争呢?”又指出:“求长寿者,不劳而思钱以养身,无功事,王取俸禄以尊其身,不食五味以纵欲,衣着贫贱,鞋类,不与老百姓竞争。” 《云笈七签》有:“至高者云:天之道,益而不害;圣人之道,行而无争。故与时争者昌,与人争者亡。”故有兵有甲而无陈志,是故夫不战,其所不欲,则不战也;其夫受辱,其所不欲也。 “谁都知道,凡人不争取的东西,一般都是不祥的;老百姓不想要的东西基本上都是侮辱性的。道家的“不争”不仅是谦虚,而且是一心向善,从不为恶。道教认为,好的道士即使“不战”,也决不会不胜;即使他“不说话”,也会有人回应。这是因为“不打架”的高尚行为自然会感动身边的人。 “不正”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标志着道家的思想境界。
18、问:道教如何解释天人互动?
答:道教将“天人相接”纳入其教义中,认为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造物可以相通。道家的“天人感应”理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从天地与人体相似的角度进行解释。《云笈七签》引用《真文经》的话说:“人出生时,头圆如天,脚如大地,发如星辰,眼如日月,眉如北斗,耳如江山,口如江河,齿如玉石,四肢在四时,五脏五行相调。天地,与道德相合。”人体的各个部位不仅与天地相对应,而且还与“四时”、“五行”相联系。所以治国如治身,应符合“天道”。其次,从神与人的沟通方面来解释。《神仙可说论》道:“五脏六腑、四肢,皆属神灵,各有主宰。”因此,人的内丹修炼,可以与自然沟通,获得天地精华。第三,从人的言行受天监控的方面来说明。
19.问:不朽和圣者的无量价值是什么?
答:道教非常重视人的生命,因为道教讲长生不老,修道成仙。关于生命,老子说:“从生到死,十人三生,十人三死。人一出生,十人三死。”说明人的生命十分有限,处于危险状态,所以要求人们“深扎根”,追求“长生之道”。《太平经》 中国人崇尚幸福、重生。总之,尊重生命是道家一贯的主张,主要包括:一是尊重人的生命价值,反对自杀和杀害他人,要求自洁、修身、追求长生不老;第二,尊重动物的生命,考虑一切有血性的东西,都有灵性,即道家。因为领悟的早晚不同,所以修行的阶段也不同。第三,尊重植物的生命,相信植物和人一样有灵性。在某些情况下,你还可以修行成仙;第四,尊重人类和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做到以上四点才能救己救人,《度人经》说:“仙道惜命,无道救人。”
20、问:何谓济世利世?
答:济世利世是道家修炼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济世就是利天下,利就是利万物。道教认为,布施金钱给世人不仅可以帮助别人,也有利于自己修仙。老子说:“济贫补急,则名利;利害除害,则成。”葛洪曾对弟子们解释说:你们之所以不能成天仙,而能成地仙,是因为“你们前世学道受经,善行不多,只想提高自己,不思救人,只求道,不思他人得道。”因此,道教在修行时,强调“济世、利世、合力、慈悲”。
21、问:道家哲学的基础是什么?
答:道家哲学源于道教,以易学说为基础。变化无极生太极,太极分生阴阳,阴阳生四象,形成八卦。五种元素(木、火、土、金、水)是由阴阳的结合产生的。而这五行分布四方,运行于四时,化育万物,变化无穷。老子说:“道生一,道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就是道的道理,也就是太极阴阳的道理。
22、问:道家学术思想的中心是什么?
答:如上所述,道家哲学思想是以太极易理为基础的。就他的学术思想而言,《道教《五大经》是他所修炼的中心经典。
23、问:道教五经是什么?
答:道教将黄帝称为《阴符经》。老子《道德经》、《庄子》《南华经》、《黄庭经》(金阙后圣王着)、《文始经》(观音子着)是五经。在五大经典中,《道德经》是道教信仰的中心,也是必读的经典。
24、问:老子《道德经》的目的和定义是什么?
答案:《道德经》老子写的,分上、下两部分。其主要宗旨是“自然、宁静、无为”。它是道教修行的中心,被尊为圣典。两部分共八十一回。上章第一章至三十七章名为“商经”。开篇第一句曰:“道可教,非道”,故称“道经”。下一章,从第三十八章到八十一章,叫做“夏经”。首句曰:“上德非德,故有德”,故称《德经》。这两章合称为《道德经》。
25.问:什么是符?
答:符,又称“夫子”、“墨子”、“丹书”。它是一种笔画弯曲、似字而不似字的图形。道教说它可以用来“送神鬼”、“镇妖镇邪”。东汉时期,张道陵、张角等人都用符来“治病”人或“驱鬼”。侯政派道士广泛传播其法门。中国古代封建皇帝有幸在道坛接受符咒。魏太吾亲自受符。从此以后,每一个皇帝登基,都必须接受符箓。这是一个故事。
26.问:什么是斋角?
答:道教筑坛祭祀祈福的仪式。即向神灵进行斋戒供奉,祈求保佑,避免灾难。方法是净化身心,筑坛设供,向神明写祈祷文。封斋者必须行为洁净。古人祭祀前必须斋戒,斋戒必须有戒律,故又称斋戒。一个人献祭、献祭、祈祷。道教宫观祈福、举行法事的场所,统称为“轿轿”,也统称为“斋轿”。
27.问:什么是精炼?
答:道教认为,通过符咒或内丹,可以炼化死者的灵魂,消除罪恶,恢复神形,获得超度,故名炼化。炼化是一种用来拯救死者灵魂的仪式。
28、问:道教如何上香拜弓?
答:香供有两种。一是堂主烧香。这里使用的是串香。标准使用三支,插入大香炉中。有“烧香不逾寸,逾寸神不信”之说。二是坛主烧香。此香是用檀香制成的。他对香非常讲究。每炷香都是短而细的,长度不超过一寸,也不会太粗。坛主持香时,第一炷香放在炉中央,第二炷香插在左边,第三炷香插在右边,三炷香并排放置。边。香炉左盒盛香面,右盒盛檀香。
磕头,磕头仪式,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礼仪。它有不同的尊崇、不同的礼节,并通过不同的礼仪来表达,所以就有了九拜礼。 “青拳敬手”是尊重的表现。后世演变为磕头作为行礼。直到现在,道教仍然实行磕头行礼。
磕头有三种、九种。
在道教中,一鞠躬、三敲,然后再鞠躬被认为是一种仪式。为高真圣人祝寿,庆贺寺院,须行三礼,九叩头。磕头虽然用的是拜垫,但实际上是五体跪地,即两脚两手着地。磕头时,要用头和手。双脚呈“8”字形站立,膝盖和双手同时放在地上。左手抱住右手,手掌朝下,形成十字形。身体为一,代表“八十一化”。
29、问:道教为什么要早晚诵经?
答:玄门早课和晚课是道士早晚必须诵读的两部经典。它们是道教的基本规则。做功课的人,应该各学各的长处,修自己的道。道士必须认真研读、诵读经书,了解经书的意义,深入了解玄妙的道理,脚踏实地地修行经书。道教讲三种关系,《早课》。念诵《清净经》,就是清清清。是祈求国家和人民平安,忏悔罪孽,结成不朽的姻缘。《晚课》 念诵救鬼经,可以救鬼,与鬼结缘。《午课》 念诵三官经可以赐福、消灾、消灾、赦罪、结交。
30、问:什么是万法宗坛?
答:道教原有佛坛四座。龙虎山天师宗称为正一玄坛,茅山三毛君宗称为上清法坛,哥枣山葛仙翁宗称为灵宝玄坛,西山徐景阳宗称为灵宝玄坛。名曰净明法坛。后来,因三山很少流传于世,元代时命天师掌管天下道务,于是三山的法门又回到了龙虎山天师府。
31、问:什么是三界十方?
答:有三界:一是从时间上来说,分为无极界、太极界、真界;一从空间来说,分为天界、地界、水界;一以道境界而言,分为欲境界。境界、色界、无色界。统称为“三界”。十方是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上、下,是天的十方。
32. 问:什么是四恩和三存在?
答:道教很重视报恩,所以报恩有四种。四恩是:天地之仁、二君之仁、三亲之仁、师之仁。这四件事都应该得到回报。有三种众生:一是众生,二是识众生,三是有缘众生。这三者应该是密切相关的。因此,信仰“四恩三存”的人千万不能忘记。
33、问:什么是三皈依、五戒?
答:三皈依:皈依道,皈依经,皈依师,皈依三宝。五戒: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酒肉。这三皈依、五戒,是弟子初入道门时应遵守的首要戒律。
34.问:什么是三业、六根、六尘?
答:三业:色业、口业、意业,是指身、语、意三业所造的业。六根是:眼根、耳根、鼻根、舌根、心根、意根。据说这六根能生出六识根,故名六根。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名曰六界。能通过六根而沾染尘埃,故名六尘。
35. 问:什么是三障十恶?
答:三障:魔障、业障、灾障。 1. 魔障是由于贪、嗔、痴等迷惑而产生的。 2. 业障是由五逆业和十恶业造成的。三、因三灾八灾而见灾。十恶业:言语有四种恶业:闲语、妄语、恶口、两舌。心中有三恶:贪、嗔、痴。身有三恶:杀、盗、淫。它们合起来就是十恶。
36、问:什么是三覆五苦?
答:三层:一、火层,被地狱烈火烧过的地方。 2. 血涂片,动物互相进食。 3、刀屠,刀逼饿鬼的地方。又如:第一是改过往事的图,第二是畜生报前业的图,第三是饿鬼受苦最深的图,渴了喝火精,渴了吃炭。饿了,这就叫三屠。五苦是:一、剑山地狱苦、二、剑树地狱苦、三、铜柱地狱苦、四、护汤地狱苦、五、受混灵地狱之苦。此是五苦。
37、问:什么是三灾八灾?
答:三灾:遭受三大自然灾害的人。 1. 风灾,2. 火灾,3. 水灾。八难是:一难投生为人难;二难。第二,女人很难变成男人;三是很难有完整的身体;四是难往生中土。第五,难配为王;六是难有仁慈仁慈的本性;第七,慈悲本性难生。国家有难时,八人以三宝为患,谓之八患。《云笈七签》《杂修》卷三十五八难,第一难不舍道心,第二难不求明师,第三难不托闲居,第四难不舍世事,五难不断爱,五难不为事。六难为利欲,七难为不离喜怒,八难为贪欲。
38、问:道教五行之间的关系如何,相互发展、相互制约?
答:金、木、水、火、土是五行。相生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相互克制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道教还用“五行”来解释人体的五脏:肾为水,心为火,肝为木,肺为金,脾为土。所谓“相生”是指:肾气生肝气,肝气生心气,心气生脾,脾气生肺气,肺气生肾气;肾气生肝气,肝气生心气,心气生脾,脾气生肺气,肺气生肾气。所谓“相克”,就是:肾气克心气,心气克肺气,肺气克肝气。肝气克脾气,脾气克肾气。
“五行”也与“五方”有关:木主东,火主南,金主西,水主北,土主中。
39、问:八卦的名称和含义是什么?
答:八卦是:干、坤、坎、离、
震、巽、艮、兑。 乾卦代表天,坤卦代表地,坎卦代表水,离卦代表火,震卦代表雷,巽卦代表风,艮卦代表山,兑卦代表泽。相传“八卦”是伏羲氏所创。后道教经籍吸收阴阳八卦思想以衍经义,特别用以指导修炼内外丹。 40、问:仙有五等是哪五仙? 答:天仙、神仙、地仙、人仙、鬼仙也。 41、问:何为道历? 答:道历为道教专用之历纪也。系按我国夏历为准,用六十甲子以纪年。推算之法,由黄帝纪元(公元前二六九七年)开始,迄今(公元二00二年)道历为四六九九年。唐朝曾因老子为其始祖,乃以老子降生年(公元前一三00年)为道历之开始,但至宋以后,则仍以黄帝纪元为用也。而道教斋醮道场,所用表奏文牒等,则皆书以天运甲子之岁,因对神明故不用道历纪年也。 42、问:全真道哪三大祖庭? 答:山西永济的“永乐宫”(吕祖);陕西户县的“重阳宫”(王重阳祖师);北京的“白云观”(丘祖)。 43、问:十方丛林中的常住道士如何分工? 答:十方丛林中的常住道士有细致的分工。最高负责人是方丈,或监院(住持),即观主。方丈、监院以下有:客、寮、库、帐、经、典、堂、和号等八大执事,分头负责八个方面的事务。 44、问:道士服饰有哪几种? 答:自刘宋陆修静始,道教服饰有了规定。现在道装有:大褂,袖宽一尺四寸,袖长随身;道袍或称“得罗”(得读“朵”音),袖宽一尺八寸,袖长随身;戒衣,袖宽二尺四寸,袖长随身,黄色黑边,受戒时穿;法衣,花衣,或称“班衣”。大褂为日常服,法衣是作法事或宗教大典时高功和方丈穿的法服,花衣是经师上殿时穿的绣花衣。 45、问:道士戴的冠子有哪几种? 答:有:黄冠(即月牙冠或称偃月冠)、五岳冠(覆斗形,上刻“五岳真形图”,必须受过戒的方能戴)、星冠(覆斗形,上刻五斗星形,老修行拜斗时戴)、莲花冠(也称上清冠,一般是高功才戴)、五老冠(莲瓣形,中绣五老像,亦为高功做超度时戴)。 46、问:道士戴的巾有九种是哪九巾? 答:道士戴的帽,称“巾”有九种称“九巾”是:混元巾、庄子巾、纯阳巾、九梁巾、浩然巾、逍遥巾、三教巾、一字巾、太阳巾。 47、问:道士为什么穿古装,蓄头发? 答:道装,又称为唐装或汉装。道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而道服宽松、大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所以,道士均穿古装,以显示其从事职业的传统性和民族性。 道士蓄留须发,一是作为从道的标志,二是为了顺应自然规律,三是为了表示尽孝之意,胡须鬓发父母所授,不得轻易毁埙。四是为了养生保健,人蓄头发,必须要经常梳理,经常梳理头发有助于大脑血液循环。大脑为人身之主,大脑健康,人亦少病,因此,道士常蓄须发。 48、问:朔,望,晦,电,是哪一天? 答: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三十为晦、十四为电。 49、问:接驾是什么时间举行? 答:因为腊月二十五日为玉皇大帝巡天之辰,道教宫观都举行“接驾”仪式,在腊月二十四日半夜子时举行。 50、问:明正统《道藏》分类有,三洞,四辅,十二类,其名称? 51、问:道教五岳名山在什么地方? 答:东岳泰山(在山东泰安)、南岳衡山(在湖南衡阳)、西岳华山(在陕西华阴)、北岳恒山(在河北曲阳或山西浑源)、中岳嵩山(在河南登封)。 52、问:子午时是什么时间? 答:深夜二十三点至凌晨一点为子时,上午十一点至十三点为午时。(每隔二小时为一个时辰) 53、问:天干和地支是什么? 答:天干为: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十二地支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戍(狗)亥(猪)。天干与十二地支循环相配为六十甲子。 54、问:什么是戊不朝真? 答:道教凡是六戊不朝真,不烧香、诵经、不朝拜,不建斋设醮。六戊,即: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戊戍日,这叫“明戊”。《抱朴子》云:“天地逢戊则迁,出军逢戊则伤,蛇逢戊不进,燕逢戊不衔泥”。《女青天律》云:”若法官道士焚香诵经,不禁六戊,钟鼓齐鸣,进表上章关奏天曹者罪加一倍;禁戊不犯者功德无量”。念皇经和拜静斗的老修行,亦忌“暗戊”,口诀为:“正羊(未日),二犬(戍日),三在辰,四月期间不犯寅,五午六子七鸡(酉日)位,八月周流又到申,九蛇(巳日),十猪(亥日),十一兔(卯日),十二牛头(丑日)重千斤”。 55、问:什么是道不言寿? 答:修道之士,忌讳人们询问其年龄,这是因为“道不言寿”的缘故。因为道教的思想基础是悦生恶死,而追求长生成仙,所以道不言寿也。 56、问:什么是三元五腊? 答:三元节日是:正月十五日上元天官节,七月十五日中元地官节,十月十五日下元水官节。五腊节日是:正月初一日天腊,五月初五日地腊,七月初七日道德腊,十月初一日民岁腊,十二月初八日王侯腊。 57、问:十二黄道日歌内容? 答:子午临申地,丑未戍上寻,寅申居子位,卯酉却加寅,辰戍龙位上,已亥午中行。一青龙黄,二明堂黄,三天刑黑,四朱雀黑,五金匮黄,六天德黄,七白虎黑,八玉堂黄,九天牢黑,十玄武黑,十一司命黄,十二勾陈黑。 此亦即:道远几时通达路遥何日还乡十二字黄道法。 58、问:全真道土为什么要冠巾? 答:是出家道士正式成为道士的仪式。冠巾又称“小受戒”,凡出家者,度师必亲为诵经礼忏。如自悟大成,未请科事,不妨道友代诵经礼忏。先令罪过消除,方可穿戴太上巾袍。次奏疏文,上达三官大帝,牒移太乙灵官部下,即当拥护。 行冠巾礼,有数师,高功为冠巾师。度师即恩师,是亲师父。梳发挽髻者称:拢发师。引导行礼的称:引进师或引礼师。 59、问:全真教的主要教义是什么? 答:根据《道德经》则尊道,主张无心忘言,柔弱清静。正心诚意,少思寡欲。注重修行,分为真功和真行。真功即内修,其修持大略以识心见性,除情去欲,忍耻含垢,苦己利人为宗。全真因内修“求返其真”,主张功行双全,以期成仙证真,所以叫“全真”。这种内修主要是修养精神,即性,也称为性功,全真教既修性,也修命。真行即外修,主张济世度人。 60、问:丘长春祖师是怎样使全真教走向全盛? 答:丘祖拜王重阳祖师为师,金世宗大定十四年(1174年)入蟠溪穴居,乞食度日,行携一蓑。随后赴陇卅龙门山修道,为全真龙门派创始人。1191年后,他以栖霞县太虚观为中心进行传教活动,受到金章宗重视。他广结高官显贵,又大力拯救民众苦难,获得极大声誉。于1220年率徒一行十八人应成吉思汗之召,不远万里,西行到印度河上游成吉思汗行宫。他三次晋见成吉思汗,太祖问他治理天下良策,他回答以“敬天爱民”为本;问长生久视之道,回答以“清心寡欲,无为清静”为要。劝不可杀人,禁止不孝和色欲,深得欢心。成吉思汗封他为神仙,授予道士免除一切赋税的特权,令丘祖掌管天下道教。1227年诏改太极宫为长春宫(今北京白云观),赐丘祖金虎牌,由于成吉思汗的支持,后道侣云集,全真教大兴。主张修道者应出家,断绝一切尘缘,清心寡欲,即为修道成仙之根本。 61、问:塑像仪有哪些内容? 答:道教塑像有一定的仪轨。《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第二卷有《造像品》,规定了造像的先后次序,质料、尺寸、仪相、辅神、衣冠、华座、冠帔等,要求皆依经典规定。在塑像时,也要进行敬神仪礼。首先,要选择吉日良辰,举行开工仪式,向神位或木料供奉,焚香、诵经、礼拜。“开脸”后神像头部要用红布或红纸蒙上。还要将经典、五谷、铜镜、朱砂、沉香、雄黄、五色线、金银珠宝、灵符或香灰等放入神像体内。塑像造好后,还要进行开光点眼仪式,举行祭祀庆祝活动。 62、问:怎样许愿、还愿? 答:许愿是求神护佑自己,使自己的心愿得以实现。 还愿是自己的心愿得以实现,对神许下的诺言得以对现。许愿、还愿不需择吉日,随时随地都可以许愿、还愿。 许愿之前最好能沐浴其身,斋戒净口。在神前敬三炷香,然后在神前伏拜虔诚祈祷,默许所求心愿,祈求神灵护佑实现其心愿。许愿可大可小,不拘形势,有许做多少善事的,有许诵经,做道场,献神供品,重塑金身,助印善书赠送,捐资修庙等。 求神护佑实现心愿后,求神护佑之时许下的什么诺言必须兑现。 63、问:道友相遇怎样称呼和礼节? 答:可称道长、仙长、师兄、师父、师傅、大师、爷。因道士不改姓氏,也可带姓称呼,向某道长、某爷。另外有职务可称会长、方丈、监院、知客等。 见面一般用传统礼节,抱拳恭手,称作揖。打招呼时,一般就称“慈悲”、慈悲等。 64、问:现代有哪些著名宫观? 答:1983年国务院确定了21座道教全国重点宫观,它们是:北京白云观、辽宁沈阳太清宫、鞍山市千山无量观、江苏句容县茅山道院、浙江杭卅市抱朴道院、江西贵溪县龙虎山天师府、山东青岛市崂山太清宫、泰安市泰山碧霞祠、河南登封市嵩山中岳庙、湖北十堰市武当山紫霄宫和太和宫(包括金项)、武汉市长春观、广东博罗县罗浮山冲虚观、四川成都市青羊宫、都江堰市青城山常道观(包括天师洞)和祖师殿、陕西华阴县华山玉泉院和镇岳宫及东道院、西安市八仙宫、周至县楼观台。 65、问:近代何时成立全国性道教组织? 答:1912年,在北京白云观成立以全真派为主的“中央道教会”,发起人为白云观方丈陈毓坤。同年,上海成立以正一派为主的“中华民国道教总会”,六十二代天师张元旭任主持。 1957年成立中国道教协会,在北京召开第一届代表会,会长岳崇岱;1961年召开第二届代表会,会长陈樱宁;1980年召开第三届代表会,会长黎遇航;1986年召开笫四届代表会,会长黎遇航;1992年召开第五届代表会,会长付元天;1998年召开第六届代表会,会长闵智亭。中国道教协会,会址设在北京市白云观。声明:本文由入驻作者编辑撰写,除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如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即时修改或删除。
相关新闻
-
惊心动魄!火箭对决雷霆,火箭与雷霆比赛结果
惊心动魄!火箭对决雷霆,谁能斩获绝地逆袭的胜利?开天辟地的对决火箭队和雷霆队是NBA季后赛的焦点对决,两支球队实力强劲,实力相当,他们之间的战斗将是一场壮烈激烈的角逐,也必将引来数百万球迷的关注。火箭队凭借哈登的超强个人......
-
群马温泉vs金泽赛维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群马温泉vs金泽赛维,以及群马温泉对金泽塞维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群马温泉足球俱乐部赛程-08-0618:00磐田喜悦和仙台七夕。2023-08-0618:00熊本深红......
24小时热文
-
惊心一幕!邱建良古拉宾
2023-09-14
-
世界杯篮球冠军可能是谁(世界杯男篮决赛日程)
2023-11-25
-
街头篮球单机版下载,街头篮球单机版老版本安卓版
2023-10-15
-
VS马德里竞技,马德里竞技队直播
2023-09-19
-
惊心动魄!火箭对决雷霆
2023-09-08
-
篮球世界杯历届冠军回顾(法甲男篮水平)
2023-11-09
用户评论
这标题太实用了,我最近对道教挺感兴趣的,希望能学到更多基本问题。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道教基本问题及解答,这个主题太棒了,我刚好想了解道教的历史。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哈哈,终于找到道教基本问题的答案了,感谢分享!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了这个标题,我想知道道教是如何看待生死的。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道教的基本问题解答,对于初学者来说太有必要了。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道教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这篇解答应该能给我答案。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标题太及时了,我最近在研究道教哲学。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道教的基本问题,这些问题困扰我好久了。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解答道教基本问题,这个话题太吸引人了。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能从这篇解答中找到我对道教的好奇答案。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道教基本问题及解答,这个主题让我对道教有了更深的兴趣。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了这个标题,我觉得我应该系统地了解一下道教。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道教的基本问题,原来解答起来这么有趣啊。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标题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看的道教故事书。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解答道教基本问题,希望这篇文章能让我对道教有更深的理解。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道教的基本问题及解答,这篇内容一定很丰富。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标题让我对道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定要看看。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道教的基本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我想要了解的。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